导航: 招生考试网 >> 中考会考网 >> 中考试题 >> 文章正文
 
中考语文易混修辞方法辨析试题名师解析
整理自:城市快报 2008-12-24 11:45:09

二十一中 刘凤影

  一、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一)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二)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三)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二、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一)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二)不同点:

  1.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2.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三、对偶和对比的辨析

  (一)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二)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四、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一)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二)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三)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五、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一)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二)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上海市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天津市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北京地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福建地
    ·甘肃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陕西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云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贵州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四川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重庆市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海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西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东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河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山东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江西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福建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安徽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江苏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上海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黑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吉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辽宁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内蒙古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山西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河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天津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北京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2008年王氏优秀特困生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杜玉如师范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雷大贞医学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名单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2009年高考保送生高校名单
    ·2009年高考自主招生高校名单
    ·香港澳门高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独立学院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本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军事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专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地中高考招生办网站
    ·青海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湖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浙江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云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辽宁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陕西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吉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福建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山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江苏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广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河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重庆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天津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医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农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历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理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经济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教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管理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工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法学本科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第三批)
    ·军队院校(含武警)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
    ·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
    ·2008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